2025年5月8日是第78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。前不久,在天津市上空,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激烈展开。这是我市举行的“枕戈待旦‘救’在行动”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。只见“震”后的废墟之上尘土飞扬,房屋损毁严重,通信中断,人员被困,形势危急。一支特殊的队伍正穿梭于这片“灾区”,他们操控无人机、四足机器人(机器狗),以新质科技为武器,为生命救援注入强大动力。这就是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组建的“天津市红十字现代新智应急救援队”。
演练开始,学院团队师生们迅速行动起来。搭载着热成像仪和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腾空而起,它们如同天空中的“侦察兵”,在倒塌房屋的上空快速飞行。倒塌房屋的结构、被困人员的体温信号、潜在的危险区域……关键信息被一一捕捉并实时传输,仅用了几分钟,无人机就完成了对受灾区域的3D建模,为灾后指挥部提供了精准的“战场地图”,让救援决策有了坚实依据。
“快看!这里有一个热成像信号,可能有被困人员!”指挥中心内,一名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亮点激动地喊道。通过无人机的精准定位,地面救援队伍迅速朝着目标地点进发,为被困人员带来了生的希望。
演练现场,一架搭载抛投器的无人机呼啸而过,它正在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——血液空中紧急运输。“地震”发生后,医疗资源紧张,血液供应刻不容缓。这架无人机凭借其强大的运载能力和快速的飞行速度,将救命的血液从后方医院快速运往“灾区”临时医疗点。
与此同时,另一架运载无人机也忙碌起来。它在“受灾”区域上空盘旋,精准地将应急物资投放到“被困”群众手中。无论是食品、水,还是急救药品,都能准确无误地送到需要的地方。系留照明无人机挂载设备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,夜晚的“灾区”一片漆黑,照明无人机如同“夜空中最亮的星”,为救援现场提供了充足的光线,让救援工作在夜间也能高效进行。
在复杂的“废墟”环境中,四足机器人(机器狗)成为了救援队伍中的明星。它们的身形小巧灵活,能够轻松穿梭在狭窄的缝隙和崎岖的地形中。救援队员们操控着四足机器人,深入倒塌房屋内部,利用其搭载的传感器寻找被困人员的生命信号。
“机器狗”在废墟中穿梭,不时发出警报声,提示发现异常信号。救援队员们迅速跟上,成功定位并救出被困人员。它们还能挂载救援物资,为被困人员送去急需的水和食物,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。
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科技成为救援的有力武器,让更多生命在灾难中得到拯救。”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院长、天津市红十字现代新智救援队队长岳鹍坚定地说。在这场抗震救灾演练中,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的社会责任,展现了新质科技在生命救援中的巨大潜力。
今年3月,天津市红十字会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公益战略合作协议,“天津市红十字现代新智应急救援队”正式成立,这是我市首个新智应急救援队。天津现代职院副院长张新鹏表示,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推动智能装备与应急救援深度融合,为构建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贡献高校力量。
copyright?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
什么app可以买足彩:中国·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3号
津ICP备12000893号-1号津教备0570号